去年做了第一台自組 NAS,一直運作到目前大約也半年了,狀況一直是蠻穩定的。不過有一些小缺點,第一是功耗太高,第二是體積還是太大了。這次把重點放在主機板的省電和機殼的體積
這次組裝的目標,除了追求省錢和效能的平衡,另外再考慮功耗和體積兼具的自組 NAS
- 最小化體積、最小化功耗
- 4 bay 以上
- 花費盡量在 4000 元上下
機殼和主機板推薦
為了體積,找到對岸的一家廠商叫 U-NAS,自己有做 NAS,同時也賣 NAS 機殼。U-NAS Chassis NSC-410 這個 4 BAY NAS 機殼看起來真香,但一咖要快 4000 實在捏不下去。找來找去發現了一個神祕的東西:蝸牛星際
機殼:蝸牛星際
現在上車其實算很晚了,蝸牛星際是個以挖礦為名的騙局,主要是騙受害者花約28000~40000不等的價格購買礦機,但這台礦機其實就是台裝了4個硬碟的機器。也有人研究了蝸牛星際號稱可以挖礦的系統,結果發現就是拼命地發 ping 和 HTTP request…
總之最後騙局被起底,大量的礦機(我的賣家說他們還有數千個庫存)在淘寶上被以1500台幣左右的價格拋售。
然而這些機器,因為體積小,又有4個硬碟位,於是被許多人拿來做為NAS機殼。蝸牛星際總共有四款機殼,我買的是B款,這一種竟然完全仿了 U-NAS Chassis NSC-410 的外型…在某寶上,含主機板電源賣1300,單機殼只要380塊, 我還不買爆。
蝸牛星際開箱
雖說是仿了 U-NAS Chassis NSC-410 的外型,但仿的也就只有外型。按鍵做工非常粗糙,按壓不平整。也只給了 USB 2.0,二個擠在一起的 USB 插槽同時間應該只能用其中一個。硬碟座的做工也不好,竟然可以左右晃動。
並且沒有腳座,整台機器不太平穩。不過就大概380塊台幣,也不好要求什麼。

熱插拔的做工也不太好,硬碟座會左右晃動,看來公差很嚴重必需處理。

機殼後方,使用的是 12cm 風扇,上面是硬碟位。可以看得出來並沒有設計給 PCI-E 的位置。就算用轉接線目測也會被電源卡到。

機殼內部上方是電源位置,後方風扇直吹硬碟。比較可怕的是 SATA 插槽電路板,只用了一個大 4 pin 轉接出風扇和 4 個 SATA 電源。對岸的文章有不少人可能因此燒壞了硬碟,所以我打算直接拆掉用線直連。

俯視圖,內部結構完全抄 U-NAS Chassis NSC-410

主機板:ASRock J4105-ITX
蝸牛星際只能裝 ITX 板子,並且機內空間很小,塞不下太高的CPU風扇,目標是尋找有低功耗、足夠 SATA 槽的主機板。
俗話說華擎出妖板,華擎剛好有出一系列低功耗板載CPU的 ITX 主機板。
型號 | CPU | TDP | 說明 | 價格 (Amazon.com) |
ASRock J4105-ITX | Celeron J4105 | 10W | Gemini lake | 約85 USD |
ASRock J5005-ITX | Pentium Silver J5005 | 10W | Gemini lake | 約 110 USD |
ASRock J5040-ITX | Pentium Silver J5040 | 10W | Gemini lake refresh | 已發表,未上市 |
每代的效能差距大概是15%。由於 J5040-ITX 還買不到,J4105-ITX 實在好香好便宜,就決定用這張了。
不過華擎妖的可能不只是他出的板,還有他賣板子的方式,這三張板子在台灣不單賣QQ。
只好從 Amazon 訂了一塊回來,還被收了關稅(越想越不對勁)
電源:Enhance 益衡 ENP-7025B
蝸牛星際用的是 1U FLEX 伺服器用的小電源。主要品牌有益衡和台達,零售也不太好找。我在某皮拍賣上找到一個在賣庫存新品,又剛好有特製 6 SATA 供電,可喜可賀。
改造開始
收到蝸牛星際的時候,發現缺點不少,雖然只是台幣400不到的東西…但這作工差得出乎意料。於是決定來改造一下。例舉一下缺點。
- 硬碟軌道有超大公差,硬碟可任意前後左右搖動 (這會殺光我的硬碟吧,怕豹)
- 內附的 SATA 座,是用大4P供電
- 外殼刮傷、掉漆,還有神奇的油漆字
- 前面版只有 USB 2.0
- 內附的風扇吵得要死


處理公差
在硬碟架的邊上上熱融膠。熱融膠柔軟、黏性佳,實驗後發現的確能讓硬碟架穩穩地固定在機器內。可以依公差程度試一下厚度,調整後包個膠帶也能避免脫落。

完成後裝上,發現非常穩。

機殼重新上漆
借不到磨砂機,只好自己手磨,然後噴上消光黑。

立邦的消光黑還是亮了點,剛好看到二手版有人在賣TAMIYA,下了重本噴消光模型漆

最後成品。感謝 lab 的噴漆大師。因為是用噴漆,硬度算是蠻低的,指甲刮到還是會有傷。但至少好看多了。

去年 Synology 來演講時送的磁鐵,貼上去過個乾癮哈哈

組裝、換風扇、換前面板 USB
先拆掉SATA背板,直接用電供直連就行了。反正也不會常需要熱插拔。
把原本附的風扇換掉,拆下來才發現只有 2pin,沒辦法做調速。

機殼風扇是 12cm 扇,很好買,換上 Enermax 的靜蝠。

ASRock J4105-ITX 主機板,用的是筆電記憶體,最高支援到 DDR4-2400,雖然官網寫最大容量是8G,但實際上插到16G也可以。CPU是採用被動散熱,不需要風扇。

排排站。記憶體買的是 ADATA DDR4-2400 8G,考量到雙通道效果可能不大,加上機殼比較小,想盡量減少元件。最後就是剛好遇到便宜的二手價。
電源買的是 Enhance ENP-7025B,250W,足以推動板子 + 4個硬碟。這顆電源的接頭種類很多 (可以客製),我剛好買到6個SATA 電源和 24pin 電源。沒有大 4pin 或其它接頭。

J4105-ITX 有四個 SATA 3 插槽,其中2個直連CPU,另外2個由 ASMedia ASM1061 負責
另外如果要裝在蝸牛星際這個殼上時,建議把記憶體裝在靠近 SATA 槽的那個,避免影響到的風道和走線。

先將電源線和前面板線插好後,將板子靠上機器。可以看到如果記憶體裝在左下的話,應該會擋到 CPU 的風道,也會影響到之後 USB3 和電源的走線。
因為機殼的關係,板子其實算是倒過來裝的,剛剛好讓 SATA 槽和 PCI-E 都在上方,比較不會那麼卡手XD。
不過PCI-E 的位置剛剛好卡到了機殼上的那根鐵,所以基本上是用不了。

主機板安裝的方向很特別,是靠向機殼的,如果風扇太高會裝不下去。目測散熱器離硬碟座約剩 3~5cm 左右,這個機殼用這片板子其實很合適。
主機板的右邊剛好預留了一點走線空間,可以把電源和面板線塞在這裡。其實風扇離硬碟座也還有一些空間,也許這個機殼能夠再短一點點的。

裝上後的背板和側面。

前面板 USB 3.0
找了一樣是二個孔的前面板 USB3,繞了整個光華都買不到,最後是在某皮拍賣買的。這部份算是很麻煩的一部份…跟上漆有得比。

買來才發現規格不合,二個固定的耳朵太短了。沒辦法鎖在前面板。只好先切斷,中間用塑鋼土調整寬度。等塑鋼土乾了後再鎖上去。

USB3 的線剛剛好卡在了那根機殼支架的下面…差點以為又要裝不下去

硬碟買了一個 IronWalf 和一個 HGST HA210 企業級。打算 2T 架 RAID1。目前空間還不是那麼急迫 (急迫的是我的錢包),只用來做照片備份,留 2 BAY 之後再規劃。

上硬碟,SATA電源和訊號都用直連的方式。反正我也不會常插拔它們

裝上外殼,前面的 USB3 孔也固定好了

跟上一台NAS 比起來,的確小了不少。

花費
項目 | 型號 | 說明 | 花費 |
機殼 | 蝸牛星際 B款 | 很重,運費高 | 88 RMB,運費:72RMB (某寶) |
主機板 | ASRock J4105-ITX | 75 USD,運費+稅:8 USD (Amazon) | |
記憶體 | ADATA DDR4-2400 8G | 600 (PTT Hardwaresale) | |
POWER | Enhance ENP-7025B | 要注意接頭的款式 | 300 (某皮拍賣) |
約 4100 |
溫度、功耗
- 風扇轉速:定速 700 RPM (調整在 step2,比較安靜)
- CPU 溫度:待機 35 ℃,正常運作 40℃
- 硬碟:約 33℃~38℃
- 功耗:(用 UPS 上的負載做不太準確的估計),待機 6W,正常運作 13W
上一台用了 i5-4570,UPS上負載的瓦數大概都在25W上下(待機),雖然也算省電,但還是高了點。
後記
目前穩定使用了大概2週,優點是安靜 (安靜程度跟市售NAS不相上下),省電(應該也跟市售NAS不相上下)。缺點當然就是沒有廠商支援,然後實在很花時間XD,不過這就是樂趣
讓我想到 reddit 上討論 NAS 的版叫 DataHoarder,版標是 It’s A Digital Disease。真的算是一種digital disease 呢。
另外感謝 lab 同學大力推坑、支援噴漆和各種手工藝。
References
蜗牛星际矿机骗局:一堆价值800的机器骗到20亿后,变成废铁
蜗牛矿渣系统分析
蜗牛星际:我集齐了ABCD款,折腾矿渣一个月的全记录!
您好,非常感謝您詳盡地自建過程 🙂
想跟您請教一下,不曉得為什麼當時沒有考慮是直接用蝸牛星際原先的J1900呢?
因為效能太低之類的嗎?
謝謝 😀
您好,有個幾原因
首先是您提到的, J1900 效能低落,記憶體也只到1333…算是上個世代的產品了
並且含 J1900 的蝸牛星際其實賣得不便宜,同時 J4105 也很便宜。
再來是 J1900 並沒有支援 AES-NI 加密指令集,現在很多服務能受惠於 AES-NI,因此我傾向不使用 J1900。
最後一個原因是牛星際內附的主機板,記憶體插槽只有一個,擴充受限,有些沒有PCIE (沒辦法上10G網卡或是HBA SATA卡) 還有那個悲劇的 I/O
您好,謝謝你。參考你的blog我也組了一台NAS: 大致上基本都跟您一樣
機殼 (某寶ITX機箱)反正不要熱插,直接找個放到4硬碟小機箱V230小鋼彈
主機板 ASRock J4105-ITX
記憶體 Transcend DDR4-2666 8G
POWER Enhance ENP-7025B
硬碟 3.5×4舊硬碟+
系統用某寶二手M.2 16GB intel Optane 連PCIEadaptor RMB46
註:先買Crucial 8 GB 2666 RAM 跟主機板不夾,插在那monitor都看不見
換Transcend記憶體裝在靠近 SATA 槽開不了機,要插在A槽(跟外國網站提的一樣,只有一條要插在A槽)
感謝提供資訊,V230 之前找的時候沒找到
另外用 Optane 連 PCIE adaptor 當系統這招真不錯,之前也沒想過能用那個PCIE來轉出來接硬碟,就用 USB 當系統槽了,如果之後我的系統碟壞了,就來用用看這個
那看來記憶體我蠻幸運剛好相容XD, 剛好直接買到可以相容的。
謝謝提供資訊 🙂